美国突然收到坏消息,“东方大国”公开了超级轰炸机计划,号称能一路飞往纽约进行轰炸,让美国也尝一尝被战略轰炸机威胁的滋味。
长期自称“东方大国”的印度,公开了一项“宏伟”的计划,据环球时报报道,只需10年时间,印度就有信心造出一架“超级战略轰炸机”,该轰炸机集俄罗斯图-160轰炸机、美国B-21轰炸机两家之所长,一跃成为可打击1.2万公里外目标的顶尖先进武器。
印度媒体对“超级轰炸机”的设想图
一架轰炸机都没有,但印度信心十足
印方的这个计划吧,只能说有梦想是好的,但白日做梦也的确是不可取的,别说造“超级战略轰炸机”了,印度空军连国产四代机还没玩明白,这信心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印度无论是在驾驶飞机,还是建造飞机上都有着数之不尽的“黑历史”,其引以为傲的LCA“光辉”战斗机,搞了多少年才勉强算能用。
在这个背景下,想一步登天跳到造比战斗机复杂百倍的战略轰炸机,而且还是要求能洲际飞行、隐身、带先进导弹,难度可想而知。
从发动机、材料、航电系统,再到隐身涂层,哪一样不是顶尖技术?印度在这些关键领域的积累,说“约等于零”可能有点绝对,但离独立研发战略轰炸机,差得真不是一星半点。
图-160这样的大国重器俄方未必愿意卖
特别是发动机和隐身技术,连美俄都视为核心机密,谁会真心实意、毫无保留地教给印度?
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何印度这次不遵循传统,向外部求购战略轰炸机呢?印度军工的确有“遇事不决,买买买”的特点,但战略轰炸机这种国之重器,靠买是买不来的核心技术的。
就算能买到一些部件,如何整合成一个高效可靠的作战平台?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印度自家的“国产”装备,常常是“万国牌”零件组装,磨合起来问题一堆。
战略轰炸机对可靠性和维护性的要求是顶级的,以印度目前的工业基础和整合能力,就算真造出个原型机,能不能飞起来?能飞多久?维护成本多高?有几分战斗力?全是巨大的问号。
印度对战略轰炸机的“执念”,来自于印度的“大国梦”,拥有战略轰炸机,确实是核大国“三位一体”威慑力量的重要一环。
但问题是,饭要一口一口吃,否则这类“大新闻”只会成为又一次没头没尾的炒作,最大的价值,可能就是为印度军工利益集团索要巨额经费提供借口。
印度想一步到位不太现实
印度和美国“闹掰”,媒体开始互撕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人直观感受到印度的“强大”,印度媒体《经济时报》的报道中,特别指出该轰炸机在携带布拉莫斯导弹后,可在中途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直接轰炸纽约。
在人们的印象里,印度和美国之间好像一直是“眉来眼去”的关系,怎么突然美国就变成印度“超级轰炸机”的假想敌了?
事实上,印度和美国的关系最近的确不算融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成为了印美之间的主要矛盾之一。
比如不久前,印度工商部长表态,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谈判,不受特朗普截止日期的束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
当然,印度这样强硬其实也是被逼无奈,在关税谈判中,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市场,大量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还要征收汽车税,对印度出口的汽车征收近25%的高额关税。
虽然印度经常给人以“墙头草”的印象,但印方也是有底线的,征收汽车税,等于直接锁死印度制造业升级的上限,打击其重要的出口产业和就业;放开粮食进口,直接威胁到印度的粮食安全。
印度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命脉,一旦大量依赖进口美国转基因粮食,等于把自己的饭碗交到别人手里。
美国要是哪天不高兴,或者在粮价、供应上做点文章,印度国内就得受制于人,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大国,印度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轻易让步。
因此,印美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僵局,连带着两国媒体也开始互撕,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印度在“5.7印巴空战”中的惨败,还表示最近发生的印度空难事件,是机长刻意违规操作导致的。
印度媒体自然也毫不客气,直接将纽约当做了印度“大杀器”的潜在目标,对美国进行威慑。
印度商工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要求和美国平等谈判
货真价实的超级轰炸机,还得真正的东方大国来实现
不过,印度媒体仅仅拿“超级轰炸机”作为一个炒作的噱头,却并不意味着该领域只有美俄能涉足,货真价实的超级轰炸机,可能还得真正的东方大国来实现。
相比于印度的“好高骛远”,中国在轰炸机这条路上,走得就务实得多。
我们并未被图-160、B-21这样的先进轰炸机打乱脚步,而是基于现有的轰-6平台,不断改进升级。
轰-6系列服役多年,平台成熟可靠,集中力量提升“内功”,换装更省油、更强劲的发动机;升级现代化的航电系统;最关键的是——大力发展配套的先进弹药,各种射程、各种用途的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让“六爷”的战斗力不断提升。
“六爷”的改造之路才是通往超级轰炸机的坦途
更重要的是,在轰-6系列不断改进、大量装备、形成可靠战斗力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积累技术、培养人才、锻炼整个航空工业体系。
这些实实在在的经验和能力,才是未来研制更先进轰炸机(比如传说中的轰-20)最坚实的基础,真要造出下一代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轰炸机”,也必然是在这种务实、深厚的技术和工业积累之上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靠喊口号和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