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近期挖出了一颗埋在权力核心十余年的“钉子”——凯瑟琳·佩雷斯·沙克达姆,一名以法国记者身份活跃于德黑兰高层的犹太裔女性。
暴露的伊朗女记者
表面上,她撰写的反以色列文章被奉为伊朗官方宣传的利器,甚至成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官网的常驻作者;
暗地里,她却编织着一张横跨军政两界的情报网,仅靠“亲密关系”就渗透了120多名伊朗高官。
当她的摩萨德间谍身份在2025年7月被彻底揭开时,伊朗安全体系最脆弱的裂缝也随之暴露在世人面前。
完美人设:从犹太裔到“革命笔杆子”
伊朗高层宣誓画面
沙克达姆的潜伏始于一场精密的身份重构。
出生于法国的犹太家庭,她却在大学时期开启“变身”之路:先嫁给也门籍丈夫,皈依逊尼派伊斯兰教;离婚后高调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再转向伊朗主导的什叶派;
最终以研究中东政治的学者身份,带着反以著作踏入伊朗。
这一连串身份切换绝非偶然。2017年进入伊朗后,她凭借犀利的文风迅速崛起。
当其他外国记者被严格审查时,她的文章却登上伊朗国家媒体头条,直通哈梅内伊的官方网站。
女间谍采访伊朗高官
更让德黑兰放心的是,她多次采访总统莱希、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等核心人物,甚至获得与最高领袖私下畅谈“解放耶路撒冷”的机会。
信任,成了她最好的伪装。
120名高官与消失的核设施坐标
沙克达姆的手段远比传统间谍更致命。她避开电子窃密的风险,转而利用两个“低技术高回报”的途径:
一是人脉磁场。伊朗议员卡瓦克比安揭露,她通过“特殊关系”绑定超过120名军政高层,自由出入机密基地与官员私宅。
女间谍与伊朗官员合影
二是夫人社交圈。她频繁参与高官妻子的沙龙聚会,闲聊中套取丈夫行程、住所安保等细节。
这些碎片信息经过摩萨德整合,化为精准打击的坐标:
核科学家法克里扎德2020年被暗杀,行动依赖其住宅路线与警卫轮班表;
2025年6月,以军空袭团灭伊朗三大军事首脑(总参谋长巴盖里、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等),靠的是实时藏身地情报;
同月,总统佩泽希齐扬主持的绝密安全会议,竟遭6枚导弹封堵出口,总统本人腿部骨折——若非紧急通道启用,伊朗领导层或遭“一锅端”。
总统佩泽希齐扬讲话画面
三年前预警为何石沉大海
沙克达姆的暴露其实早有征兆。2022年,前总统内贾德公开警告“间谍已渗透高层”,Telegram频道同步点名她的摩萨德背景。
她当即删除所有文章,却借高层人脉网巧妙周旋。随着内贾德下台,调查不了了之。
这次“死里逃生”暴露伊朗三大顽疾:审查选择失明:对“反以旗手”盲目信任,忽略其犹太背景与复杂履历;
官僚包庇链:120名涉事高官为自保阻挠调查,变相庇护间谍;
安全机制僵化:过度关注电子监控,忽视人际渗透风险。
沙克达姆合影照
而当2025年7月伊朗终于收网时,沙克达姆早已人间蒸发。
安全部门审讯数十人毫无线索,推测她或已整容潜逃第三国。这份从容撤退,无疑是对伊朗反谍能力的最后嘲讽。
更大的阴影:第五纵队与失守的德黑兰
沙克达姆仅是冰山一角。她的落网源于伊朗对6月连续袭击的彻查——当时以军如入无人之境:
591枚导弹反击以色列,本土却遭200架战机同步打击100个目标;
十几天内全国抓捕900多名摩萨德线人,揭示一张庞大情报网。
沙克达姆与他人合影照
更严峻的是渗透方式升级。摩萨德利用伊朗两大漏洞:信仰工具化:招募改宗者利用宗教身份取信当局;
性别盲区:女性间谍被认为威胁低,反而接触更多核心圈。
而伊朗的应对仍显被动。当局紧急禁止官员用通讯软件谈公务,却未触动高层人事审查制度;总统要求彻查内鬼,但革命卫队元老雷扎伊坦承:“渗透已从高层延伸至基层。”
沙克达姆的消失留下一道锐利的警示:当导弹能精准砸向总统会议室,当领袖身边的撰稿人竟是敌国王牌间谍,伊朗的“堡垒”早已从内部被蛀空。
沙克达姆的消失留下一道锐利的警示
她的百人名单或许永远成谜,但德黑兰的每一条未愈合的裂缝,仍在为下一场暗涌输送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