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近日,一段“长沙男子下班划船回家”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众多网友对“硬核”通勤的讨论。视频中,市民段先生傍晚时分从公司所在的湘江上游出发,一路划桨,历时近3小时,最终在夜幕中抵达位于下游江边的家中。
独特的通勤方式让不少网友感到新奇。7月1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当事人段先生,了解硬核通勤背后的故事。
段先生划船回家
“灵机一动”的独特体验
“那天灵机一动,就想试试划船回家。”说起硬核通勤方式,段先生表示。今年40岁的他,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公司与家恰好都位于江边,突发奇想就有了下班划船回家的想法,并当即付诸行动。
“装备一般都是存放在船包里,随时准备在后备箱的,所以施行起来也很方便。”段先生说,这是他第一次以划船作为通勤方式。从准备到抵达,全程耗时近3小时,包括给气垫船充气、观察水流等准备工作,总时长远比开车耗时更长,“开车只要25分钟,但划船回家过程很特别,像一次下班后的户外体验。”
段先生在途中还补充了下体力
一艘气垫船、一把船桨和一件救生衣就是所有装备,段先生坦言,“就是十分简单的日常装备,使用的就是我自己平时训练用的气垫船,充气后就可以下水,放完气也方便收纳。”
“救生衣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肯定要放在第一位。”段先生强调,下水之前要仔细查看当天水的流速、浪高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判断是否适合划船。划行过程中,也得时刻留意,规避岸边钓鱼人的渔线以及过往船只。他表示,自己的划船技能源于兴趣,属于自学摸索,多年的户外经验让他能应对基本的水流情况。
可能再次尝试,新手不要盲目跟风
面对段先生这种独特的通勤方式,家人表示担心。不过,段先生本人对划船充满热情,享受着江水中自由驰骋的感觉。
段先生直言自己享受这种自由驰骋的感觉
当被问及是否会再次选择划船通勤时,段先生直言“可能会”,称自己是个心血来潮的人,想到什么就想试试。他认为,划船下班这种独特的通勤方式与他的生活态度十分契合。“我本身就是一个热爱体验生活、探索生活乐趣的人,划船通勤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找到了另一种与自然亲近、享受生活的方式。”段先生表示。
“很多网友留言也想尝试这样的通勤方式,没有一定的经验,新手不要轻易尝试,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段先生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安全第一。
来源丨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田甜 通讯员:甘雪娇 钟霈宁)
相关新闻
近日,长沙一男子分享自己下班后划船回家的经历引发网友关注,段先生告诉潇湘晨报记者,自己单位和家都在江边,平日里也比较喜欢户外运动,几天前便想到下班划船回家,“这也是我第一次划船回家,当天预计是2个小时能到家,最后用了将近3个小时,天都黑了。”
谈及此次划船下班的体验,段先生表示,“可能平时还是会休闲地去划着玩,长途划的话,估计暂时不会再有下次,太累了。”
段先生划船的第一视角
段先生老家在郴州,目前在长沙定居。“之前在家附近的水域,自己休闲划着船玩过,平日里水上运动、户外运动都比较喜欢。”提起划船下班,段先生称是“心血来潮”,“就突然想到就是公司和家都在江边,就想尝试一下,从脑袋里面冒出这个想法到执行,估计一个星期左右,因为我们单位快要搬地方了,再不划的话,搬到新办公室去了就不好下水了。”
段先生的工作地点在书院路附近,家住湘江世纪城,正常驾车时间约25分钟。确定要划船下班当天,早上上班时,段先生便到这装备来到单位,“主要包括船、坐垫、救生衣、水、手套、防晒物品等。”当天下班后,段先生来到江边,查看水面情况,确定可以下水后,划船回家。
段先生当天下午6点左右下水,按照原计划,2个小时以内能够到家。“有想过在水上会比较久,没想到这么久,因为回家是顺流的方向,但那天水流的流速非常慢,基本上没有动的,是全程手滑回去的。开始想着两个小时以内,最终比我的预期长了一个小时左右。”
段先生拍摄的视频显示,当时直到天黑后,段先生还划了一会儿才到家,“计划是在天黑之前到家,路线是一条直线下来,虽然没有灯光,还是可以根据桥、岸边的一些建筑作参照物。虽然超出了预期时间,担心倒是没有,因为知道自己的体力极限在哪里,不过还是会需要给自己鼓劲。”
近3个小时的时间下来,段先生感觉较累,“手比较累,双腿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没有活动,也会麻的感觉。当时天黑的情况确实是自己没想到的,不过就算天黑了,也想着要划到家,是给自己小目标,觉得这个小目标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还是需要去完成的。”
段先生在划船途中还拍了不少照片
段先生将视频发布至网上后,引发网友关注,对此,段先生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得,“首先要对安全有敬畏之心,因为我平时也经常玩户外,玩越野这些,还是比较注重安全。具体到下水的话,首先肯定自己是要会游泳的,包括装备,像船、救生衣等都是要正经经过认证的,再到下水之前,要对当天的水文条件,包括流速、浪高都要有判断和认知,确定能够下水才下去。下水之前自己要有先有判断,在水中间的时候也要前后观察,会不会有船只经过,要避让一些比如说在江边钓鱼的人群,他们的钓杆、鱼线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