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特朗普突然挥刀裁掉1350名国务院人员,紧接着又派出曾多次被中国制裁的“鹰派”鲁比奥飞赴马来西亚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提出中美“可以合作”。这出戏看似混乱,实则背后暗藏玄机。
从7月11日上午起,美国国务院迎来一场“清洗式”裁员,1350名员工被集体解雇。消息一出,整个华盛顿政坛哗然。
特朗普朝人群挥手
众多公务员捂着裁员通知书,满眼茫然地走出办公大楼,许多人甚至在街头流泪、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仅仅是开始,特朗普的目标是将国务院再裁掉1700人,最终裁员总数将达到3000人。
这些被解雇的人员中,不乏在外交一线奋战多年的资深外交官与事务官员。他们从未想过自己会像企业普通员工一样,突然被告知“你被裁了”,仿佛多年奉献被一纸通知全盘抹去。特朗普在内部会议中给出的理由也简单粗暴——国务院臃肿、效率低下,是时候“瘦身”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
抗议声在国务院门口此起彼伏,几十位前员工手举标语,愤怒又无力。但他们的声音根本传不到白宫。
特朗普铁了心要推进“大而美”法案,这项旨在削减政府支出、增加国防投入并进行大规模减税的法案,在国会几经波折才以微弱优势通过。如今,为了兑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他正大刀阔斧地清理政府系统。
马斯克曾被任命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带头砍冗余部门,掀起一场“办公室革命”。如今他虽已离职,但特朗普延续了他的路线。国务院首当其冲,成为这场“瘦身计划”的第一站。
就在裁员风暴席卷国务院之际,特朗普却在外交上打出一张耐人寻味的牌。他派出被中方制裁多次、长期以“反华”姿态示人的鲁比奥,紧急飞往马来西亚东盟外长会议现场,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首次面对面会谈。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这场会谈原本并不在王毅的行程之中。王毅此前刚结束对欧洲的访问,此番东南亚行程已排得满满当当。鲁比奥能“插队”成功,背后显然是特朗普政府精心安排的外交策略。
鲁比奥的出现让外界震惊,但更震撼的是他在现场释放出的“合作”信号。他在会谈中表示,中美两国都是伟大国家,应当寻求和平共处与战略稳定,未来有可能联手合作。一个长期对华强硬的官员突然改口,实属罕见。
鲁比奥讲话画面
鲁比奥这种180度转变,让不少人怀疑,他的发言到底是真心,还是“演戏”?就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鲁比奥又恢复了“本色”,强调美国必须在亚太保持影响力,继续对中国保持竞争压力,尤其是在稀土供应链等关键领域。前后态度反差之大,令人难以琢磨。
中方的态度则一如既往地坚定。王毅在会谈中明确提出三点要求:美国必须以客观、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中国,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华政策,并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与中国打交道。这三点,句句直指美国长期以来在对华问题上的傲慢与偏见。
王毅和鲁比奥会面
甚至有媒体评论,这场会谈更像是王毅给鲁比奥上的一堂现实主义的政治课。鲁比奥从始至终表现得拘谨不安,现场多次转动手中的笔,频繁吞咽口水,显得难以招架。而王毅则始终气场十足,坐姿挺拔,时不时敲击桌面,强调中方立场,牢牢掌控着会谈节奏。
会谈虽然未达成任何协议,但却释放出一个信号:中美之间依然存在沟通的可能性。鲁比奥会后透露中美最高层可能会在年内会面,尽管中方并未证实,但这一说法无疑为外界制造了更多遐想。
与此同时,鲁比奥的个人处境也越来越尴尬。作为国务卿,他非但未能主导美国外交,反而成为特朗普“砍国务院”的牺牲品之一。被裁员工正是他的直属部门,外界普遍认为,这轮裁撤不仅是财政考量,更是对鲁比奥权力的削弱。
在这场裁员行动中,鲁比奥几乎无力辩驳,只能“含泪接受”。他在公开场合承认国务院预算失控、结构冗杂,必须重组。这种自我否定的态度,显然是特朗普外交路线下的“被动配合”。
特朗普在飞机上挥手
要知道在特朗普政府内部,鲁比奥已经被财长贝森特边缘化。后者频繁出现在国际谈判场合,甚至代表美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其影响力早已超越财长职位本身。相比之下,鲁比奥连入境中国的资格都被剥夺,外交空间被压缩至最低点。
特朗普此时释放对华缓和信号,显然是出于国内政治考量。他的“MAGA”支持者因为他对爱泼斯坦案态度激怒,纷纷在社媒上烧毁帽子、旗帜,象征性地“脱粉”。更有代表人物公开呼吁取消参战美军的公民身份,特朗普的执政基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期。
为了稳住局势,特朗普必须腾出手来处理国内事务。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暂时缓和对华关系。外交让步换来战略喘息,这是特朗普惯用的手段。
鲁比奥此行虽然释放了“合作”信号,但从他的反复表态来看,他更像是个传话人,而非决策者。中方对此很清楚,在王毅的回应中,没有任何关于鲁比奥个人的积极评价,而只是强调“美方要履行元首共识”。
特朗普和鲁比奥
这场中美外长会谈的发生地点——马来西亚,也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安排。既不在中国,也不在美国,而是第三方国家,既体现中方的外交弹性,也避免了对鲁比奥制裁立场的直接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美外长握手当天,美军在亚太地区展开代号“重返太平洋”的大规模军演。五角大楼出动300架战机和上万士兵,耗资超5亿美元,目标直指亚太高端战争场景。所谓“合作”背后,美国依然在军事上做着最坏的准备。
王毅在会谈中直言不讳,批评美方在经贸与军事领域对华挑衅不断,根本没有做到理性与平等。这场会谈既是一次沟通,也是一次警示。中方虽然敞开大门谈合作,但绝不会在核心利益上退让分毫。
东盟国家在这场中美互动中也充满观望。美国对东盟多国发起关税制裁,希望迫使其站队,而中国则通过这场会谈释放出另一种信号:大国博弈中,中立才是最安全的立场。
鲁比奥虽然在会上“低头示好”,但会后立刻“变脸强硬”,充分说明他并未真正转变立场。对于中国而言,鲁比奥的态度转变不过是权宜之计,中方更看重的是实质行动,而非嘴上功夫。
特朗普是否真的会访华?目前仍是未知数。但从目前释放出的信号看,白宫确实在为此铺路。甚至有传言称,特朗普可能将带领数十位美企CEO同行,试图借助经贸合作修复中美关系。
特朗普讲话画面
如果特朗普真的访华,那鲁比奥这个被中方制裁的国务卿将如何随行?这是个难解的问题,也是鲁比奥目前态度软化的最大动因。他清楚,只有中方松口,自己才能进入中国;否则,即使特朗普亲自带他来,也只能止步国门。
中美外长首次会晤,虽然没有实质协议,却在外交层面打开了一扇窗。这场发生在东盟会议上的会谈,既是一次“试水”,也是一次“博弈”。王毅代表中国展现了理性与力量,鲁比奥则在压力中试图寻找突破口。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谁先低头,而是谁更能坚持原则。面对傲慢与虚伪,中国不卑不亢、坚定立场。未来能否真正实现合作,还需看美方是否真的愿意放下偏见,走出霸权思维。
信息来源:
[1]上任后同王毅外长首次面对面会谈,鲁比奥:中美在很多方面可以合作 观察者网
[2]美国务院一日裁员千余人 哪些业务被削弱 新华社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