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英国宣称准备好"为台湾战斗" 专家:虚张声势

环球网资讯2025-07-29 12:00:017748人阅读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英国国防大臣表示,英国‘准备好’为台湾‘战斗’”,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7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当天站在停靠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口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发出“参战”言论。他宣称,若台海冲突升级,英国准备好在该地区作战,“如果我们不得不战斗,正如过去那样,澳大利亚与英国将并肩作战”。


图为外媒报道截图

在被问及英国正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中国台湾等应对中国大陆可能升级的军事行动时,希利对《每日电讯报》强调,英澳通过共同演习、更好备战来实现共同威慑。他辩称这只是“泛泛而谈”,并表示英国更希望看到印太地区的所有争端都能“通过外交方式”和平解决,但英媒的报道指出,英国政府此前一直不愿评论是否愿意介入台海冲突,希利此番言论被视为英方就台湾问题发出的最强烈公开声明之一。

据报道,英国参与了由美澳主导的、共有19国参加的“护身军刀”演习。英国航母打击群日前从新加坡抵澳,并被猜测可能在前往日本途中穿越台湾海峡。报道称,这是近30年来英国航母打击群首次停靠澳大利亚,也是非美国航母首次参加“护身军刀”演习。26日,希利与澳副总理兼防长马尔斯在澳维多利亚州吉朗市签署《核动力潜艇伙伴关系与合作条约》,并声称该条约是在“奥库斯”的“第一支柱”下,两国对未来50年双边防务合作的承诺。


图为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资料图)

有英媒提到,对比英国对台海问题的高调,同为美国盟友的澳大利亚此前表现出明显的勉强与犹豫。美国曾试图让日本和澳大利亚明确表态在台海冲突中的角色,均遭婉拒。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2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此次表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在向美国表忠心。英国作为第一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定的国家,“脱欧”后在经济与政治上对美国有较强的依赖性,为了在新的国际格局中站稳脚跟,英国选择紧跟美国步伐。然而,英国的军事实力早已不复往昔,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部署与影响力远不如美国等传统军事强国。在亚太地区,英国既没有直接的切身利益,也难以承受地区冲突带来的巨大损失,其表态更像是一种“虚张声势”。

“中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扰都无法阻挡中国实现统一的历史大势。同时更要坚定自身的发展步伐,以强大的综合国力来应对外部挑战,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刘春生补充道。

延伸阅读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客嘴上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行动比嘴巴更诚实。7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消息报道称,日本政府官员正告知在台经营的日本企业,如果因台海爆发冲突需要撤离员工,各企业将“只能靠自己”。

近期有两家日本大企业从台湾知名百货公司撤资,台湾岛内认为日企此举形同“用脚投票”。国台办日前回应表示,民进党当局持续“以武谋独”“倚外谋独”,必然会影响外资对台湾市场的信心。

报道称,作为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之一,上述警告对台湾地区经贸造成冲击。日本政府的警告,凸显了在台海外企业在应对潜在地缘风险时的现实和政治困难。

据两名日本官员称,根据宪法,日本自卫队只有在得到东道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才能部署到海外。他们补充说,中国不太可能批准日本进行此类撤离行动。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台湾没有一个被我们承认的政府,”一名官员称,日本“外交上不承认台湾”。

多名日本外交官和企业高管表示,尽管日本政府从未确认这是其官方立场,但大约三年来,在台企业一直收到来自日本官员的警告,即“如果你们在台湾地区投入大量资产,你们将只能靠自己”。

两名知情人士透露,自2022年以来,几家大型日本企业每年都会进行模拟撤离在台员工的演习,以应对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知情人士称,日本官员参加了这些演习,但并非以官方身份。其中一名人士称,双方隐含的理解是,此类撤离行动将由私营部门操作。

一名参与日企撤离计划的人士表示:“这一场景没有任何自卫队或军事支持。”


日本优衣库在台北市的旗舰店(图/台媒)

报道称,此类警告对日本在台湾地区的商业活动产生影响。

一名了解此事的美国官员表示:“这阻碍了投资。美国在台有大量新投资,但日本几乎没有。”

报道提及,来自日本企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此前一直是台湾地区的第三大外资来源,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目前,约有3000家日本企业在台湾地区开展业务,其中三分之一涉及制造业,尤其是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此外还有零售、批发和餐饮行业。

但数据显示,去年,日企投资暴跌27%,至4.52亿美元,远远低于2022年17亿美元的峰值。

一名日企高管表示,在日本和美国未提供安全保障的情况下,“风险评估几乎让我们对台湾地区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兴趣不大”。

在上述消息报道的不久前,7月11日,《金融时报》曾援引消息称,五角大楼正在敦促日本和澳大利亚明确表示,如果台海爆发冲突,它们将扮演什么角色。据透露,主要推手正是五角大楼“三号人物”、负责政策事务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


图为赫格塞思和科尔比(资料图)

报道称,在五角大楼在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国防官员的会谈中,美国向日澳提出一些老议题,例如说服盟友增加国防开支,但同时提出新要求,即敦促他们对台海冲突做出承诺。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这涉及美日韩共同推进“针对台湾突发事件的具体的作战计划和演习”。该人士指出,但这一要求让日澳代表感到意外,“因为美国本身并未提供无条件的保证”。另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日本、澳大利亚和其他美国盟友的代表闻此,“集体表示惊讶”。

“在不知道具体情境或美国自身反应的情况下,很难让盟友就台湾冲突中的具体行动提供明确承诺,”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专家扎克·库珀称,“特朗普自己尚未做出承诺,因此美国要求其他国家做出明确承诺是不现实的。”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鸿斌曾刊文指出,近年来,美国和日本为了共同遏制和抗衡中国,极为高调地加强联手,包括相继禁止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以强化对中国的所谓“威慑。”

对于美日在涉台问题的立场,陈鸿斌在文中表示,从表面上看,美日双方在共同抗衡中国的问题上,似乎是“高度一致的”,双方之间的相关合作也是极为密切、天衣无缝的。但其实这是在瞒天过海,双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诸多重大问题上分歧明显,破绽百出。

近年来,日本仍有人不思反省,与“台独”势力暗通款曲,鼓吹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3月曾回应指出,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谬论,将严重侵蚀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不仅大错特错,而且十分危险。“我们敦促日方重信守诺,审慎处理台湾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改善。”



郭嘉昆回应记者提问(资料图/外交部)

7月16日,有记者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询问:近期有两家日本大企业从台湾知名百货公司撤资。岛内舆论认为,日企作此决定是担忧台海形势持续紧张,对台湾市场期待降低,形同“用脚投票”。对此有何评论?

新闻发言人陈斌华表示,民进党当局持续“以武谋独”“倚外谋独”,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升高台海紧张局势,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险境,必然会损害台湾经济发展前景,影响外资对台湾市场的信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新长安现任全体董事、高管增持:每人不低于30万元

红星资本局 浏览 4616 08-12

布林肯抨击美政府空袭伊朗核设施:错误、不明智且不必要

环球网资讯 浏览 6207 06-26

今年最流行的4件T恤,太减龄了

LinkFashion 浏览 2587 07-29

美团、京东、饿了么被监管约谈;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NBA 巨星乔丹豪宅上线爱彼迎 | 极客早知道

极客公园 浏览 200 07-19

9系合围高端 极氪9X闯入40-50万价格带?

网易汽车 浏览 1967 07-12

1700km续航 捷途山海L7 PLUS 限时预售12.99万元起

网易汽车 浏览 5792 08-20

国联民生:做产业最友好的投行

券商中国 浏览 16 08-22

熊孩子在航班故意撞女生起冲突 女生被一家四口打趴下

大风新闻 浏览 5754 08-09

官网四大板块系业务分类更新,阿里组织架构调整被指乌龙|快讯

华夏时报 浏览 30 08-23

算力供给侧大模型实际应用有何优势与局限?这场沙龙集思广益

澎湃新闻 浏览 26 08-23

暑假最后一刀,掏空中产钱包

快刀财经 浏览 14 08-30

汤臣倍健2025年上半年营收35.32亿元,第二季度利润同比增速回正

红星资本局 浏览 6906 08-09

看见宗馥莉被私生子起诉,才明白王诗龄的含金量

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浏览 7453 07-16

过亿身家蒸发背后,赵薇到底犯了啥事

一盅情怀 浏览 7056 07-28

何猷君入主凯尔特人队成为联合老板 球队估值61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14 08-21

《东极岛》开始捂嘴了!导演管虎黑历史被扒

萌神木木 浏览 8163 08-10

蔚蓝锂芯拟投8388万美元建马来西亚LED项目

雷达财经 浏览 4928 08-19

神马电力回购计划引“10cm”涨停,实控人家族计划继续减持

时代周报 浏览 501 07-31

越努力,越亏钱!吃过时代红利的人,如何守住财富?

智谷趋势 浏览 1908 08-09

优必选发布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副总裁焦继超:未来还能拧螺丝

红星资本局 浏览 5900 08-11

微信“隐藏功能”曝光!网友:这么多年白用了

中国基金报 浏览 2725 08-04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0179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