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对话五条人AI MV主创:究竟是人带着AI飞,还是AI带着人类飞

硅星人2025-07-20 12:00:013420人阅读


作者 | 周一笑
编辑:王兆洋

五条人的美学坐标,锚定在一些具体的意象上,比如县城、故事、人字拖,以及那个标志性的红色塑料袋。他们的音乐与视觉,植根于一种生猛、市井、充满“塑料感”的现实肌理之中。

这样一个极具草根性与现实质感的乐队,与当下最前沿的AIGC技术相遇,结果会是什么?

答案可能就在他们最新专辑同名曲《地球恋曲》的官方MV里。

身着银色宇航服的二人,背着一个巨大的红色喇叭,攀上外星球般的荒凉山脊,UFO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一只巨大的“荷包蛋”,一只瘦长的灵缇犬,在沙漠中独自对饮成排的啤酒。

对于这部作品,MV的文字介绍写到:

美国人到底有没有登上月球?We don't know。但是,五条人带着“地球恋曲”在AI世界中流浪到了宇宙深处,破译了星际吟游代码。

这段文字连同整个MV都充满了荒诞、复古又充满诗意的气息。

这支几乎完全由AI制作的影片拥有一种怪诞而迷幻的质感。正如一位网友所感受到的:

“让人好像吃了三斤生菌子,感受想象力在大脑中不受约束地自由放飞” 。

一些画面在微小地抖动,人物边缘在不经意地流变,MV没有回避AI的“缺点”,反而决定用独特的美学风格来牵引它。另一位网友指出了这种奇妙的融合:

“AI生成的内容,也有一种新时代的塑料感。粗粝的技术感与乐队的气质形成了奇妙的共振。两者达到了某种一致性。”


这样一部风格独特、完成度颇高的AI作品,是如何诞生的?在“炫技”成为主流的AIGC领域,这股“清流”背后的创作者,如何思考与工作?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和这个MV的幕后创作者深入聊了聊。我们发现,这个故事的核心,固然关乎前沿的模型与提示词工程,但更深处,它触及一个更根本的命题,技术抹平了门槛之后,什么才是创作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1

“再飞一点,再飞一点”

这部MV的两位AIGC创作者周梓璇(周周)与金华并非典型的技术玩家。

他们的创作根基,深植于艺术学院的体系。两人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同学,硕士方向是当代艺术创作,今年九月,他们将继续在北电分别攻读美术学院科技艺术创作方向和影像传媒学院多媒介影像创作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可以说,他们的求学之路本身,就是一场在传统艺术与新兴技术之间的持续移动。

“我本科学的是摄影,”金华介绍道,“AI一出来,就直接对我们的创作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他而言,创作过程的核心动作,从“拍摄”转向了“生成” 。

周周的路径也类似,她本科的专业是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就和媒介技术息息相关” 。她形容自己一直处于一种“被技术赶着往前走”的状态,从传统绘画出身,到大学后使用数字软件,比如三维建模、虚幻引擎,直到现在的AI生成 。在电影学院这个提倡跨学科融合的环境里,他们早已习惯将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当代艺术的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创作。


这样一个学院派的艺术创作二人组,与极具市井气息的五条人乐队,连接的发生充满偶然。金华口中的导演朋友,正是《地球恋曲》的导演兼剪辑房曦桐 。最初,房曦桐找到金华做《播放狼嚎到天明》的MV美术指导,沟通过程中,五条人提出,《地球恋曲》这首歌或许可以用AI试试 。

“我正好今年有一些作品是AI方向的,”周周补充道,“后来我们就决定以一个团队把MV接下来。”

就这样,一个团队,两支MV,一个实拍,一个AI,同时开工 。

五条人选择AI,并非为了追赶时髦。周周透露,这背后更多是务实的考量与创作的契合。一方面是乐队确实没有时间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实拍,另一方面,则是《地球恋曲》这首歌本身的气质。“很恢弘,很适合用AI。”

《地球恋曲》的歌词本身就如同一场时空蒙太奇:“我们徒步穿越时空 / 昨天 从前 今天 未来 / 一起卷入时代……猫头鹰在黄昏起飞”。这种非线性的诗意表达,很难用传统的实拍去一一对应,却为AI的视觉生成提供了绝佳的土壤,能够将这些抽象的符号与感受,转化为迷幻、流变的画面。

当被问及仁科和阿茂对创作有何具体要求时,金华笑着说,他们主要的建议,就是:

“再飞一点,再飞一点” 。

这个非常“五条人”的建议,为这场视觉实验定下了基调。


1

一部AI MV的诞生笔记

这场视觉实验的起点,是电影工业的一项传统工序:制作分镜

“导演房曦桐做了分镜,我们俩就一起把分镜的画面生成,都填上、做好。”金华在采访中提到 。这个人工确立的叙事蓝图,源于导演提出的一个简单故事梗概,两人爬上山顶,用喇叭发出元素,召集乐队,探寻专辑 。它为后续天马行空的AI生成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边界。

为了确立整体的视觉基调,他们也从一些经典作品中汲取灵感。金华表示,捷克斯洛伐克动画《原始星球》(Fantastic Planet)和电影《未来学大会》(The Congress)中怪诞而有趣的超现实风格,给了团队很大的启发 。此外他们在前期就定下了“复古科幻”的基调,并将相关的提示词贯穿始终,以锚定作品的整体美学。


《原始星球》讲述了一个类人类种族被巨型外星种族当作宠物豢养、最终觉醒反抗的科幻故事。

但更有趣的,是MV中各种符号,除了应五条人要求,加入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彩蛋外 ,许多被观众津津乐道的“致敬”,其实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周周在采访中坦言:“我看小红书好多人说那个平克·弗洛伊德的猪,我们在做那个猪的时候,说实话一点都没有想到。”


这种现象恰好体现了AI创作的一个迷人之处。当AI被投喂了人类海量文化数据后,它生成的图像有时会不经意地触碰到集体的视觉记忆,从而被观众解读出创作者本人都未曾预设的意义。

相比之下,那些真正被精心设计的,是来自五条人音乐宇宙内部的符号。作品发布后,很快就有热心网友整理出一份详尽的彩蛋解读清单,指出漂浮的平底锅,是对《地球仪》歌词的视觉化;而“像将军那样喝酒”和“食醉狗”等作品,也都在MV中找到了对应的超现实镜头 。


有了明确的蓝图,下一步才是借助AI来实现。周周和金华的工具箱里,摆满了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的AIGC应用。

图像生成阶段,他们最终选定Midjourney V7版本。周周解释道,项目启动时恰逢V7模型更新,其新推出的“人物参考指令”功能,正好解决了“乐队里每个人都要以AI生成的肖像形象出镜”这一要求 。


MJ截图

即便如此,从AI手中拿到一张完美的图依然是小概率事件。“其实时间成本最高的就是生图,”周周坦言,“因为真的是要抽成千上万张,然后去挑一张。”这背后巨大的工作量,远非外界想象的“一键生成”。大量细节仍需在Photoshop里手动调整,或是结合即梦的智能画布进行局部重绘 。


MV背后是成千上万次的“抽卡”

从静态图像到图生视频,则是一场对各平台能力的大筛选。“Runway也用了,然后可灵(Kling)、即梦、海螺还有Vidu,还有Luma,就是能用的都用了。” 最终,他们发现即梦的画面可控性强,被采纳数量最多,而海螺则因其成熟的运镜模板,承担了更多复杂镜头运动的制作 。

在这个过程中,最能体现创作者价值的,是“转译”与“策展”的能力。将五条人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塑料袋”符号,转译为贯穿全片的“红色喇叭”,就是一个精妙的例子。“我们希望能有一些他们原来‘红色塑料袋’的意象,但不希望太直白。”周周说 。

同时,他们也从AI的随机性中捕捉灵光。金华讲述一个意外之喜,“真的是偶然间生成了一个像之前《爱,死亡和机器人》里面《吉巴罗》那一集,那个女人脸上有很多金属鳞片那种质感的东西。” 他们果断抓住了这个意外,并将其发展成了阿茂的一个标志性镜头。



这个创作过程,考验的更多是创作者的耐心与定力,心中有明确的蓝图,而所谓的拉扯,更多是源于如何让充满随机性的AI,精准地驶向目的地。

1

“本来是想把AI当牛马,但最后感觉自己像AI的牛马”

创作者与AI工具的关系,是这部MV诞生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周周坦言,这个过程“有时候挺开心的,有时候也挺折磨的” 。

这个比喻,或许正是当下许多创作者与AIGC工具之间真实的关系。“就是越想控制它你会越痛苦,”她说。

“本来是想把AI当牛马用,但最后感觉自己像AI的牛马。因为有时候你不得不迁就于它能够get到的那种prompt的方式去给它东西。”

基于对这种技术的理解,团队从一开始就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审美决策,放弃追随主流,主动拥抱AI的“不完美”。

“我觉得市面上很多AI影像比较‘油’,看腻了。”金华直言 。周周将这种“油腻”部分归因于“炫技”,以及用AI无限逼近现实的质感追求 。他们想做的,恰恰是“油腻AI界里头的一股清流” 。

在他们看来,AI生成的“低保真”或“错位感”,与五条人乐队本身那种“塑料感”、“粗粝的真实感”不谋而合 。重要的不是用AI去完美复刻一个现实世界,而是要“探索独属于AI能做的一种形式是什么” 。


这种也延伸到了关于“人类是否会被取代”的经典论题上。然而,在一些从业者发出“AI是剽窃了大多数艺术工作者的心血”的批评时 ,两位创作者却显得相当坦然。

“那就取代吧,”周周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觉得思想性越高的工作才越不容易被取代,把大部分重复性的工匠活给AI做,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创意活

金华则认为,这更可能是一种职业的“转换”,而非单纯的消失。他举例说,已经有公司开始招聘“AI美术”这样的细分工种,这意味着原本的美术指导,正以一个新的身份投入到创作流程中 。

随着技术本身不再是门槛,真正的分野便重新回到了那些古老而根本的能力上。金华口中会讲故事的叙事能力 ,周周强调的,在飞速迭代的工具面前保持创作方法论的定力 ,以及他们共同指向的,定义何为“好”的个人品味与美学积累。


聊天的最后,我们谈到了各自未来的计划。金华的博士研究方向与AI影像相关,周周则对一个更宏大的问题充满好奇:“技术一直会推动艺术形式的变革,我还蛮好奇AI出来之后,它能在艺术史的维度上催生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形式。”

她将AI的出现类比于摄影机之于绘画的冲击。当技术能够完美再现真实,艺术家便不再执着于写实,转而探索主观的表达,印象派由此诞生。那么,AI这个能够生成“拟像世界”的新物种,又将把艺术带向何方? 《地球恋曲》的MV,或许就是他们的一次实验。

有趣的是,作品发布后,它的生命力在观众的解读中得到了二次延伸。那个创作者并无意致敬的“平克·弗洛伊德的猪”,在评论区被反复提及,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巧合”。对于这种“过度解读”,周周觉得很好,“就像解谜一样,大家跟作品有了一个互动。”


一个由人类的奇想与审美主导,参杂着AI的随机性生成的作品,最终又回归到人类观众的脑海中,触发了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想象。

“还是希望观众最终关注的还是作品本身,甭管它是用了什么工具。”在聊天的最后,周周和金华如此总结道 。

技术总是在迭代,直至变得如空气般无所不在。但定义作品的,始终是那些无法被技术替代的东西,独特的审美,生猛的创意,以及打动人心的能力。


点个爱心,再走 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周渝民谈大S离开,F4会努力再合体

素素娱乐 浏览 4555 07-21

5轮不胜遭嘘!36岁邓卓翔哽咽:三镇已尽全力 如果不爱可以别来看

我爱英超 浏览 4198 08-04

佟大为夫妇云冈石窟被偶遇,46岁关悦近照曝光,路人生图超真实

扒虾侃娱 浏览 8859 08-14

马斯克自曝xAI算力恐怖目标 传再融资120亿美元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2050 07-23

美国务卿:俄乌尚未准备好与特朗普开展三方会谈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7690 08-08

“美式复古风”越来越火,照着穿减龄又时髦

LinkFashion 浏览 3412 06-12

抖音处置恶意炒作账号,理想汽车:挑战法律底线的,必将承担法律后果

三言科技 浏览 4510 08-13

上赛季52场54球13助!约克雷斯集锦先爽爽到英超能打出几成?

直播吧 浏览 2001 07-23

舒淇再获关注,黎明称其为“高攀不起”的存在

何嗀爱捕渔 浏览 206 07-26

罗志恒:特朗普“对等关税2.0”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影响几何?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浏览 6368 08-07

德赫亚专访上篇:爱曼联所以拒绝英超报价;有些年轻人太浮躁

懂球帝 浏览 2190 07-22

13天拍摄+80万刀投资能拍出怎样的杰作?

电影最TOP 浏览 5688 08-07

情侣行车途中争执起矛盾 女驾驶员一脚油门飞车上树

环球网资讯 浏览 9538 07-23

海平面以下的心动“肌”密,天猫召集全网猎人破译中…

时尚COSMO 浏览 775 08-13

小米YU7:以“科技平权”之名,能否撼动Model Y的霸主地位?

车见万宜 浏览 2723 06-30

被赞文班字母合体!13岁天才升入巴萨一队 对阵皇马砍22+26&31+19

直播吧 浏览 6878 08-13

小米 REDMI 15 手机渲染图曝光:高通骁龙 6s Gen 3 芯片

IT之家 浏览 5714 07-26

无人机飞手培训教室爆满:有60岁学员 25天费用达2万

封面新闻 浏览 925 07-26

电讯报:热刺可能再次报价格伊,也在关注扎巴尔尼

懂球帝 浏览 258 07-22

WAIC前线|首款“时空算力背包”来了:帮助机器人走向室外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4689 07-27

人民日报深度专访王宁:是什么成就了Labubu?

虎嗅APP 浏览 6299 07-22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0179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