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智能”凝胶让糖尿病伤口愈合速度翻倍

网易科技报道2025-08-12 00:00:012545人阅读

8月11日(星期一)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自由交流与共享:单克隆背后的成功密码

1975年,《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一项改变现代科学与医疗的研究,首次描述了实验室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单克隆抗体是系统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能够精准识别病毒、细菌等外来抗原。由于其可大规模生产并针对任意靶标设计,现已成为科研和临床的核心工具,广泛应用于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截至2024年,全球已有212种抗体药物惠及数千万患者,市场规模达2500亿美元,预计五年内将翻倍。这一产业的崛起源于科学家对抗体结构的长期探索。20世纪60年代,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LMB)的科研人员揭示了抗体的基本结构,但仍不清楚其如何特异性识别抗原。随后,科学家提出体突变理论,以解释了抗体多样性的来源,并成功在实验室培养出抗体产生细胞,最终通过杂交瘤技术实现了单克隆抗体的无限生产。

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全球科学界的开放合作。MRC等机构并未急于申请专利,而是免费共享细胞系,加速了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尽管当时的管理模式较为宽松,但自由的知识与材料交换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诞生。如今,单克隆抗体产业仍在快速发展,科学家正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设计更高效的抗体药物。

这一历程表明,重大科学突破往往源于基础研究的积累与开放协作。当今科研生态虽更体系化,但资助机构与政策制定者仍需反思:过度复杂的资助和管理体系是否会阻碍创新?单克隆抗体的成功证明,科学进步的核心仍在于自由交流与共享。

《科学通讯》网站(www.sciencenews.org)

未来疫苗接种可能这样:像刷牙一样简单,用牙线就能完成接种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给小鼠使用牙线,探索了一种新型疫苗接种方式。这些牙线上涂有灭活的流感病毒或实验室制备的病毒片段,目的是通过牙龈递送疫苗,使小鼠获得免疫力。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口腔和鼻腔等黏膜组织是病原体常见的入侵路径,直接在这些部位激发免疫反应可能更有效。然而,黏膜组织的紧密结构使得疫苗难以渗透。研究人员此前已尝试通过颊贴或舌下滴液等方式递送疫苗,但效果有限。后来,科学家发现牙龈与牙齿连接处的结合上皮细胞排列较松散,可能是理想的疫苗递送位点。但这一位置位于牙龈线下,精准靶向成为挑战。

实验初期,牙线容易从小鼠下门齿滑脱。后来,研究人员利用钥匙环固定小鼠下颌,成功实现了疫苗递送。操作时,需两人配合:一人固定麻醉后的小鼠,另一人使用疫苗涂层牙线清洁其牙龈。实验结果显示,四种流感疫苗涂层牙线均能有效激发小鼠的免疫反应,提高其存活率,且不影响正常进食。

与鼻喷疫苗相比,牙线疫苗的安全性更高,因为鼻腔与大脑相连,可能引发神经副作用,而牙龈疫苗则无此风险。不过,鼻喷疫苗对黏膜的保护可能更全面,能更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在牙线疫苗中添加佐剂,以增强抗体的生成。

目前,该技术仍需优化。初步人体测试中,疫苗牙线仅能将60%的剂量递送至目标位置。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开发更易操作且剂量稳定的工具。如果成功,这种无痛、无针的接种方式有望实现自我接种,在疫情期间大幅提高接种效率,避免人群聚集。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中国科学家研发“智能”凝胶:伤口愈合速度翻倍

慢性糖尿病伤口(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因血管生长受阻而难以愈合,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中国科研团队在创伤专业期刊《Burns & Trauma》发表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疗法:通过将携带miR-221-3p(一种微RNA)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与GelMA(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结合,靶向血管生成抑制蛋白TSP-1,开发出新型生物活性敷料。该技术不仅能加速愈合,还可促进血管形成,为糖尿病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带来了革命性治疗方案。

糖尿病伤口(尤其是足溃疡)因血流减少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愈合缓慢且不完全,其中抑制新血管生长的TSP-1蛋白是关键因素。尽管现有疗法众多,如何突破这一愈合障碍仍是未解难题。随着全球糖尿病病例激增,针对伤口延迟愈合根本原因的新疗法已成为研究重点。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结合miR-221OE-sEVs(可靶向降低TSP-1水平的工程化细胞外囊泡)与GelMA水凝胶的缓释系统。动物实验显示,该技术使糖尿病小鼠伤口血管生成显著增加,12天内愈合率达90%,远超对照组。

研究发现,高糖环境会提升内皮细胞中TSP-1水平,抑制其增殖迁移能力——这正是血管生成的关键过程。通过应用靶向抑制TSP-1表达的miR-221-3p,研究团队成功恢复内皮细胞功能。将工程化囊泡封装于模拟细胞外基质的GelMA水凝胶中,可实现药物在创面处的精准缓释。

未来,该技术或可拓展至其他慢性伤口(如血管性疾病所致溃疡)甚至骨与软骨再生领域,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突破。随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推进,这一智能凝胶有望为患者带来更高效的愈合方案。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大脑“重置键”被发现!科学家揭秘记忆分隔的奥秘

尽管生活是连续的,但记忆却以独立片段的形式存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神经元》(Neuron)期刊发表研究,揭示脑干中的蓝斑神经元(Locus Coeruleus)像“记忆重置按钮”一样工作,负责在经历变化时将记忆分隔为不同事件。

实验中,32名参与者在核磁共振扫描下观看图像,并通过左右耳交替的音调变化模拟环境变化。研究发现,蓝斑在事件边界处活动增强,导致跨事件边界的顺序记忆回忆能力下降,表明记忆被分隔存储。这一结果通过瞳孔扩张数据得到验证,因为新事件发生时瞳孔会扩大。

蓝斑的激活信号还影响海马体——负责编码新记忆和追踪环境信息的关键脑区。蓝斑可能向海马体发送“开始”信号,提示进入新事件。此外,蓝斑有两种工作模式:爆发式模式用于标记重要事件,背景模式则调节警觉性。慢性压力会导致蓝斑过度活跃,削弱其对事件边界的敏感性,从而扰乱记忆的组织。

研究人员指出,抑制蓝斑过度活跃的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慢速呼吸或压力球,但长期解决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蓝斑虽小,却对记忆和我们理解生活的方式具有深远影响。(刘春)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胡玫探望90岁焦晃,反应迟钝说话拖沓,90岁还抽烟,裤子破洞抢镜

兴史兴谈 浏览 2862 08-04

77岁老母亲再婚 儿子嫌丢人母亲生病时不管不问

现代快报 浏览 6781 08-07

退休后,他们重新开始上班:“工资不高,图个开心”

时代周报 浏览 42 09-01

布坎南:我正在努力回到巅峰,期待随黄潜在欧冠取得佳绩

直播吧 浏览 1161 07-31

不敌日本各界说啥?苏群一针见血,马健直指落后,李梦冲上热搜!

篮球资讯达人 浏览 7022 07-20

女星王琳自曝曾被儿子扇巴掌 每周最多打一次电话

小徐讲八卦 浏览 1518 07-18

产品与情绪双价值满足,瑞幸咖啡二季度月均交易客户再创新高

斑马消费 浏览 1424 07-31

俄失事客机上有一名中国公民 飞机失事原因披露

上观新闻 浏览 5530 07-25

GPD MicroPC 2 迷你掌上笔记本新增 N300 版本:核心数量翻倍

IT之家 浏览 2699 08-19

实惨!从白敬亭到许凯连续四次爆雷 真心疼田曦薇

一盅情怀 浏览 52 08-23

一季度净利同比暴增207% 华丰科技拟募资10亿加码高速线模组

览富财经网 浏览 5314 07-23

独家对话:用平扫CT筛查早期癌症,阿里医疗AI正让国人夺回“主动权”

观察者网 浏览 3832 08-02

以色列强调人质释放 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达成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3 10-10

无光不AI:AI算力,向光而逐

脑极体 浏览 9175 08-05

邓肯保罗母校 名记:前公牛高管韦曼出任维克森林大学男女篮GM

直播吧 浏览 42 08-22

推广|| 让60分通勤装变成90分!这个长期主义单品美貌又实用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浏览 3312 07-03

印度向特朗普叫屈:土耳其也买俄油 美国怎么不罚

澎湃新闻 浏览 1092 08-06

二手充电宝6元收40元卖,谁在给电子垃圾开绿灯?丨中听

大象新闻 浏览 6059 08-18

连平:美联储九月会降息吗?其影响几何?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浏览 5537 08-14

科瓦奇:胡梅尔斯会首发出战15分钟 很满意多特目前的竞技状态

直播吧 浏览 7847 08-10

马丰胜被公诉 曾被批"在脱贫攻坚中不正确履行职责"

界面新闻 浏览 45 09-24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0179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