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曾毅】
人工智能已成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赋能性技术,是推进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及中国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愿景,一贯是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和己任。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普惠以数据、模型、算力、网络、安全治理为基础。
在数据方面,中国高质量数据集已突破3.5万个、体量超400PB,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源动力。 在模型方面,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开源开放的形式发布深度求索(DeepSeek)、千问(Qwen)等多款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广泛使用程度的人工智能基础大模型,为全球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范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性价比更高且更易获取的方案。 在算力方面,中国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并以深度贡献于算力国际标准化等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算力服务。 在网络基础互联互通方面,中国通信网络海外建设已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建成超30万座通信基站。网络是人工智能普惠的基础,人工智能与网络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是中国贡献于全球的普惠公共品。 在安全治理方面,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构建伦理安全治理服务平台护航人工智能稳健发展并将相关经验与全球分享。
中国始终秉承自古以来演进至今的治理思想“和而不同”,其思想是对真正实现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关键贡献。《“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强调人工智能赋能文化繁荣与文明交流互鉴。中国为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智能化提供了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可以被用于传承和发扬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利用数字化保存、智能修复、沉浸式展示、智能化关联、智能化解读等技术可以为世界各国的文化瑰宝赋予不同文化视角的认知与新的生命力。
全世界应当以人工智能为桥梁,积极促进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促进各国民众民心相通,维护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科技只有充分赋能文化发展、繁荣与互鉴,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普惠与包容性发展,不使任何国家、任何人掉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