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方凤娇 上海摄影报道
当科技与养老深度融合,会有什么不一样?
可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站立、移动并提供情感陪护的一体化智能床椅机器人,配备了六轴机械臂和艾灸标准方案存储等智能理疗系统的智能艾灸机器人,智能按摩机器人,还有自动处理二便的床边机器人“马桶”……在9月23日至27日举办的第25届工博会上,作为三大特展之一,首次设立的“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展”是全场的“暖心亮点”。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这些产品的设计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保障安全性,甚至还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暖心的“机器人护工”
工博会期间,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展区现场十分火热,前来咨询体验的观众络绎不绝。有人在护理床上躺着享受机器人的按摩服务,也有人咨询养老机器人产品。
一名观众在体验机器人按摩
展区一角,一架护理床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只见床上躺着一个假人,其腰部穿着一条浅咖色的“护理裤”,一根软管从内导出,连接到床下面的设备上。
这是由苏州伊利诺护理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发的二便智能护理机器人。伊利诺市场总监马夏怡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是公司专为失能及术后人群设计研发的智能护理机器人,相当于床旁的智能马桶,当机器人通过传感器监测到大小便时,能抽吸原理吸到污水桶里,并且,机器人还具备自动清洁和烘干功能,搭载了翻身床架,可以定时进行左右翻身,既能减轻照护者的劳动负担,也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这款机器人为卧床不能自理的患者和家人带来了诸多便利。来自苏州的徐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多年前,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徐先生不幸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靠家人全天候轮流照护。
“最难受的就是大小便,每次清理时都会给家人带来很大的不便,但是没有办法。”徐先生无奈地说。近期,因为一次爱心行动,他获赠了一台二便护理机器人。多年的生活负担,因此得到了极大地缓解。
“有了排泄物后,机器就会自动抽走,会帮我洗干净,再烘干杀菌,全程差不多五分钟。”徐先生说,“家人只需要倒掉污水,加满清水就行。”
这款二便智能护理机器人是由穿戴包裤、工作头、软管和主机四个部分组成。当老人排出大小便时,工作头会智能识别感知。主机随机启动负压抽吸功能,将大小便抽取并储存在污物桶内。
大小便结束后,洁净的温水会自动喷出进行冲洗。冲洗结束后,主机会输送暖风进行烘干,并开启“自清洁”模式,对设备和气味进行消毒、过滤。
整个过程为智能全自动化运行,护理人员无需操作,更不用接触污物。相关的数据会回传到服务器,发送到家人或医护人员手机上。
“大小便清理,对家人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负担,更关乎老人或者失能患者的健康和尊严。”马夏怡介绍,“通过机器人护理,可有效防止局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褥疮。”
据她介绍,公司花了13年时间迭代了5代产品,一台护理机器人身负12项原创发明、100多项国内外专利,目前已远销国内外多个国家。
谈及开发这款产品的初衷,马夏怡告诉记者:“主要是为了失能人士考虑,帮助失能人士有尊严地生活,同时节约照护者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项目》名单中,这款机器人所代表的“面向长期卧床失能老人的二便护理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项目,成为全国二便护理机器人领域唯一入选项目。
筑牢居家养老安全防线
除了身体上的照顾,情感陪伴同样重要。
上海如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如身机器人”)展示了核心产品“齐家Q1”养老机器人,这是一款面向半失能、失能和独居老人的智能照护机器人,具备生活照料、移动辅助、情感陪伴与健康守护等多重功能,可在“操作形态”与“轮椅形态”间一键切换,完成起身、翻身、递水、喂饭、载人移动等高频照护任务,真正成为“全天候服务的机器人保姆”。
“目前这款产品已在家庭照护场景中开展验证,我们还在训练机器人收衣服。”如身机器人市场营销总监王张辉说。
除照护场景外,如身机器人还推出了面向家庭康复需求的“格物”多合一智能康复机器人系列,成为全球首 款覆盖手部、上肢与下肢全关节的居家康复产品。该系列已于今年5月份实现量产,并出口至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市场。
此外,宣康机器人带来的一体化智能护理床椅机器人,是全国32个入选工信部民政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和场景应用试点项目之一。从外观上看,它就是一辆轮椅,用户可以操控扶手处的手柄,控制机器人移动。它还具备语音交互能力,用户可通过呼唤“小康”将其唤醒,与它进行自然交流。处于展开状态时,它就是一张具备左右翻身功能的床,可定期辅助患者变换体位。
正如如身机器人创始人师云雷所说:“康养场景需要有温度、耐心与实打实的解决方案。我们始终坚持以技术服务人的理念,围绕真实用户的照护体验不断打磨产品结构与交互逻辑,致力于让机器人成为照护者的延伸、老人的贴心伙伴。”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4.26亿。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在感知、体力和认知等方面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衰减甚至失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适老家具设计指南》,立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生理心理特点,从适老家具的外观材料、智能化、功能配置维度提出细化设计要求,旨在提升家具产品与老年人需求的适配度。
“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是我国传统养老观念,但养老中又存在子女照顾难、政府监管难、管理安全难等实际问题。在数智时代,以科技赋能养老,帮助解决行业痛点,让养老不再成为社会难题,正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普遍共识。
本次工博会上,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展积极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号召,汇聚了17家代表性科技品牌,带来31款智能养老机器人新产品。其中,能协助老人起身、行走的助行机器人,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并自动生成健康报告的陪护机器人,以及能通过语音交互陪老人聊天、播放戏曲的情感陪伴机器人,将智能技术与养老需求深度结合,为解决老龄化社会痛点提供了可落地的科技方案,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科技让养老更温暖”。
随着科技与养老的进一步结合,不仅能筑牢居家安全的防线,更能守护老年人“原居安养”的愿望与幸福。同时,有专家建议,养老机器人只是未来智慧化养老的“冰山一角”,需要在不同场景下结合实际问题考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