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机器人非要“长得像人”?对话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关键要适配实际任务

时代周报2025-07-27 12:00:024065人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升温,工业机器人赛道也迎来新一轮“形态重估”。相比之下,一批面向工业场景的玩家正从更具可行性的路径切入具身智能浪潮,优艾智合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机器人公司,聚焦于高复杂度、高洁净等级的工厂环境,围绕“移动+操作”双重能力,打造适配半导体晶圆厂、新能源基地、3C制造车间等场景的移动操作型机器人,其产品已落地台积电、中芯国际、华星光电、中国中车、立讯精密、延锋国际等客户。

“移动操作机器人指的是在具备自主移动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了机械臂和环境感知系统,从而实现‘可移动 + 可操作’的双重能力。”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传统AGV几乎没有感知能力,只能沿着预设路径运行;服务型机器人则多部署在商用或办公场景,安全性、精度等方面的要求远低于工业级标准。

相比之下,移动操作机器人配备了“嗅觉”“温度感知”以及多模态信号识别系统,能对周围环境做出智能感知与分析判断,再结合自主决策能力,完成复杂操作任务。


优艾智合机器人副总裁关健 受访者供图

时代周报:人形机器人如今热度颇高,也被寄望于进入工业场景。你怎么看它们未来在工业物流领域的应用潜力?

关健:目前,业内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人形是未来机器人的终极形态,主要目标是C端家用场景。在此过程中,工业作为训练与数据采集的“过渡场”,承担着为其走进家庭奠定技术路径的角色。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应当有专门面向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设计。这两种观点存在一定矛盾。

我想强调两个核心判断:第一,机器人是否“长得像人”,不是工业应用的关键问题;第二,工业领域对机器人形态并无明确边界,关键在于是否适配实际任务。

从优艾智合的实践来看,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移动操作型机器人”这一更为精确的概念。在晶圆厂这样的复杂工业场景中,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长期稳定运行。这类机器人需要根据不同细分场景不断演化和适配,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形态。

时代周报:当前业界热议“具身智能”,你如何理解它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实现路径和现实边界?

关健:我们去年年底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核心研究对象大多为人形或类人形机器人。

传统的移动操作型机器人,控制逻辑基本源自控制论架构,即人类为机器人预设每一道指令。而具身智能更强调通过大规模仿真与环境交互训练,让机器人具备自主理解任务、生成控制策略的能力,从而不再仅依赖人类的逐条编程。

在我们看来,具身智能是极具潜力的前沿技术,尤其对移动操作型机器人而言,其关键能力片段可以大幅增强机器人自适应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整照搬人形形态或全栈架构就能适配工业场景。

工业对一致性与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消费场景,不同行业对机器人能力也有极为细致的差异。我们主张从工业实际出发,吸收具身智能中的“关键基因”,融入到现有机器人体系中,形成一个更智能的生产力集合体,而不是盲目追逐人形概念。

时代周报:工业门类众多,为何优艾智合最终选择聚焦于半导体、能源等领域?

关健:优艾智合在早期创业阶段曾响应过超过20个行业的非标定制化需求,并没有一开始就聚焦某一垂直赛道。今天所专注的半导体晶圆厂等场景,是在长期的项目迭代与现场验证中逐步沉淀出来的。

一些场景在过程中被自然淘汰,而另一些则在持续验证中不断固化为我们专长的行业解决方案。这更像是一个演化过程,而非战略预设。

时代周报:移动操作机器人是否会对晶圆厂带来深层次的改变?

关健:确实会。我们认为,所谓“机器换人”,本质上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生产力结构的再升级。

机器人可以实现微米级的精准操作,而人类即便达到毫米级,已属极限。人类在长时间重复劳动中难以保持动作稳定性,出错难免。但机器人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系统,可以长时间稳定如一地完成精细操作。

在晶圆厂中,最常见的误操作(miss operation)就来自人工失误,影响产能和良率。这一层面,机器人的价值早已超越单一成本考量。

我们服务的晶圆厂通常涉及数百至上千个盒子,每个都要经历三四百道工艺流程。如果依赖上百名工人进行系统性调度,管理成本与错误风险极高。而机器人集群可基于统一系统互联互通,高效协作。

此外,人类本身也是污染源,唾液、皮屑都会对晶圆造成污染,而机器人天然规避了这些风险。

时代周报:优艾智合提出的“一脑多态”控制架构,与此前行业中的“云端机器人”概念有何关键差异?

关健:“一脑多态”并不等同于传统的云端模式,我们清晰区分了端侧与边侧。

例如,急停、安全避障、精度控制等关键任务必须在机器人本地完成,若完全依赖网络将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决策的优先位置在端,协同的调度任务则部署在边缘。

边缘服务器通常承载多台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任务,具备较高的算力冗余。这种结构下,端控制单一机器人,边侧调度机器人集群,实现灵活协同。

时代周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在优艾智合的“一脑多态”架构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关健:我们希望借助大模型实现“机器人自主生成代码”的关键技术突破,将其能力嵌入现有控制框架中,逐步提升机器人系统的自主决策与任务适配能力。

当前“一脑多态”系统类似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具备基础理解能力、硬件操作技能和环境感知能力,但在每个垂直行业的专业知识还相对欠缺。

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入行业小模型或行业软件作为“经验补丁”,协助其完成具体任务。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作为底座平台,能够与“一脑多态”架构无缝衔接,构建跨行业、跨场景的智能执行能力。

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平台伙伴接入,围绕各自熟悉的行业构建配套软件,只需告诉机器人“做什么”,系统便可自动调配动作链条。这将构成一个更具生态能力的智能平台体系。

时代周报:你如何看待当前四足机器人被引入厂区巡检场景的趋势?轮式与足式机器人是功能互补还是竞争替代?

关健:从我们的观察看,轮式与足式机器人在工业巡检中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各有其独特适配区间。

四足机器人的优势非常直观:具备显著的越障能力,能适应崎岖、非结构化地形,尤其适用于存在台阶、碎石或植被的户外环境。它的短板也同样明显,比如续航时间有限,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相对较弱。

轮式底盘的优势在于能耗低、负载大、路径重复性高,在铺装良好的厂区地面,尤其是标准化工业车间和管廊中,表现非常稳定可靠。因此,在我们看来,一个基本的判断逻辑是:在人工铺装良好的厂区内,轮式机器人依然是主力;而在厂区之外,比如大型变电站外围、风电场、油气站等自然环境中,四足机器人更能发挥优势。

(实习生金萱楹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马斯克“开撕”特朗普,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超万亿

汽车公社 浏览 1213 06-06

转会费6500万欧&年薪2000万欧!官方:26岁雷特吉加盟卡迪西亚

直播吧 浏览 1294 07-22

齐米卡斯:被罗马这样的豪门召唤无需犹豫 主场0-3输加公印象深刻

直播吧 浏览 41 09-02

前英超前锋迪尼:可以理解伊萨克,但他没有采取聪明的办法

懂球帝 浏览 51 08-23

退600万应援,朱一龙用120亿票房证明,顶流可以不“营业”

娱乐白名单 浏览 4108 08-18

上汽通用五菱的自我革命:柔性“智造岛”和共创产业链

经济观察报 浏览 7677 08-04

35岁男歌手朴翔凌晨突发心梗去世 曾是中国好声音学员

极目新闻 浏览 6452 08-12

捅了机器人老窝啦!2025人工智能大会明天启幕

上观新闻 浏览 6378 07-26

过时的拍照姿势,毁了多少普通女孩?

Yuki女人故事 浏览 32 09-27

两部门:完善低价倾销标准 治理内卷式竞争

网易财经 浏览 4709 07-25

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生效后 加沙小男孩光脚踏上回家路

国际在线 浏览 14 10-14

郭麒麟给郭德纲当了29年的儿子 成了他的“嫁衣”

阿涛讲情感 浏览 48 08-26

央视保姆机器人大会启动:做饭、叠衣新品亮相,探访小米科技园

IT之家 浏览 1497 07-30

趁换代前“捡漏”30万豪华中型SUV之选

网易汽车 浏览 21 09-16

洋河股份董事长顾宇首次交出季度成绩单:日均亏掉400万

财经众议院 浏览 0 10-31

卡萨诺:我穿着大皮草去见皇马传奇,布特拉格诺整个人都惊呆了

直播吧 浏览 1369 08-05

黄渤回山东为姐姐庆生,黄洮打扮贵气,一家餐厅吃饭蛋糕都好高档

柒佰娱 浏览 24 09-23

7架歼-10拉出14道彩烟

央视新闻 浏览 21 09-04

瑞虎9黑武士版正式上市 售价15.59万元

车印记 浏览 6045 05-29

葛斯齐自曝S家找人向他施压!坚称大小S涉毒:欺骗大众得到报应了

萌神木木 浏览 1295 08-17

华为路由 12 月升级 HarmonyOS 6 系统,支持 AI 绿色上网 2.0

IT之家 浏览 11 10-29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0179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