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告别许倬云:“沉寂之前,我们是否诚实地看过世界”

时代周报2025-08-05 00:00:013460人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傅一波

当地时间2025年8月3日,历史学家许倬云在美国匹兹堡家中辞世,享年95岁。

许倬云最后一次面对镜头,是在家中书桌,声音不再洪亮,但眼神坚定。他在镜头里说,自己陈述的不是别处的历史,其实就是在说他自己的故事。

事实上,这位生于1930年的学者,一生历经颠沛——在中国大陆成长,去中国台湾求学、美国深造,随后在东西方的缝隙中奔走,所想所惑都是如何为中国文化寻找出路、为世界文明提供解决方案,始终试图为中国与世界之间,搭起一道理解的桥梁。

他的辞世被视为一个时代的终章,但许倬云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历史的旁观者”。

“良心就是天”

对于许倬云来说,旁观是被动的。

他曾说自己生而残疾,8岁以前不能走路,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做任何事。这让他从小意识到自己“不在常规之中”。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许倬云跟随家人避难,在福建和江西一带颠沛流离,途中见过饥民讨饭、饿殍满地。

但战争也让他体会到人类的伟大,晚年他曾回忆那段往事,他说日本飞机在天上盘旋、机关枪扫射子弹的时候,“旁边的人一把拉住我,趴在地上,他看我是小孩,就趴在我背上,替我挡子弹……这种情形,让我觉得人类的精神真伟大!”

关注中国寻常百姓的命运,在那个时期进入许倬云的视野,并伴随其一生。

年幼的许倬云经常待在父亲旁边,父子之间每日对话,这影响了对许倬云日后的研究方向,并且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注脚,“抗战是我非常重要的记忆,看见人家流离失所,看见死亡,看见战火,知道什么叫饥饿,什么叫恐惧,这是无法代替的经验。”

如在完成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著作《汉代农业》时,许倬云就说是因为童年在中国内地各处逃难的经历,让他彻底地观察、了解了农民的生活,了解农村的社会组织,他知道真正的农作是什么样的。

早期在台湾。许倬云的日子也不好过,终日与轮椅为伍,好在他的求学道路顺畅无阻,并且贵人不断,很快,他就在学界崭露头角。

许倬云进入台南二中读高三后半年,之后考入台湾大学,开学三周后,台大校长傅斯年找到他:“你应该读历史系,将来你来史语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帮我忙。”

听从了傅斯年先生的建议,许倬云走上了历史学的道路,一直读到硕士毕业。后来,许倬云在胡适的帮助下前往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并进入东方研究所,开启新的篇章。

他选择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史。他关心制度、土地与百姓的吃饭问题,“研究农业,其实就是研究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他一生都在看:看帝制如何延续,看百姓如何挣扎,看中国如何变化。他说:“我坐在岸边,看历史的河水流过。”

许多年后,他说:“我不是学历史的,是历史撞到我身上。”

“自己是最高贵的东西”

许倬云不喜欢把自己神圣化。

他多次强调,学术不是因热爱,是因为“别无选择”。他一生都在思考,由于无法像别人一样去外面玩耍,他只能在屋里看书思考。青年时在美国动五次足部矫正手术,手术后不能去上课,就在病床上思考。他认为经历这些痛苦值得,不仅磨炼他的性情,也逼着他去想大问题。

“我那一代人的教育背景、时局、语言能力和文化位置,几乎天然导向历史研究。”


年轻时的许倬云 图源:豆瓣

在台湾大学读历史时,他的同学中有日后主张“新史学”的余英时,也有后来研究晚清思想史的黄克武。

浓厚的学术氛围,许倬云基于中国农业的优势,得以让他去美国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深造,成为第一代真正“出洋”的中国史学者之一。他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任教三十余年,讲授中国通史、农业史、比较文明等课程。

他常说自己只是“一根火柴”,只求燃点学生的思考,而不追求“点亮世界”。

学术之外,他“朋友圈”也将他推向历史。

在台湾时与陈映真、王汎森交往密切,讨论历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通道;在美国时,他曾与费正清有交集,也曾与傅高义展开关于“中国道路”的争论。

许倬云的关注点虽然始终在中国古代社会,但他的眼光从未局限在一个时期、一个国家,“要拿全世界人类走过的路,都算作我走过的路之一”,这也是他认为中国历史在向前发展时应该有的胸襟。

他既不亲近权力,也不沉迷话语中心,总保持一种温和的游离。他说:“我走的是边缘的路,但边缘可以看得更清楚。”

1999年,69岁的许倬云从美国匹兹堡大学退休,他开始专心写大众史学,不写王侯将相。

“我觉得既然我们老百姓问生活上的问题,我们学历史的就应该有交代,回答老百姓的问题,我兴趣最大。”

他说中国人的“道”,是老百姓种田种出来的“道”。“种田人感受着自然界的一静一动,立春、春分、清明等二十四节气都是天地之间季候的改变,是自然生态的改变,我们把它当作生活的指标。我们说的“离天三尺”就是良心,人的身高一般不超过六尺——良心就是天,天就是良心,对不起良心就是对不起天。”

为老百姓写史写书,是许倬云的初衷,是许倬云的良心。

他在晚年还说,“各位的身体里都有一个自己,这个自己是最高贵的东西。在你二三十岁的时候,要寻找自我,不要糟蹋它。第一,不要被欲望糟蹋;第二,不要被自怜糟蹋。”

“我这一生的日子不好过”

过去十余年,许倬云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谈历史、谈文明、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有网友在B站上留言,形容他像“播音员”,声音温润,目光慈悲。


许倬云的主页 图源:网络截图

他面对当代年轻人谈90多年的人生感悟:八十之年,够用是富,不求是贵,少病是寿,淡泊是福,知足是乐。

也为现代社会感到担忧,他说现代文明是科技挂帅、生产挂帅。“现代人的工作不是为了求知,乃是为了寻求利润。应用本来是应该跟着理论发展的,但现在应用赶在理论前面,因为有市场。要先生产,发展应用,应用研发受阻才考虑更新落在后面的理论。如此的“科学”就不是真正的科学了,这是为富人服务的科学。”

当他表达下这些观点的时候,他身体正在反复经历着大病。

2023年,他说自己“身体越来越差,走动很不方便了。我每天就是看看书,写一点字。”他甚至感叹,“说实话,我这一生的日子不好过。天生残缺,到老了已经病了几十年。”

但他并不焦虑,反而更放下了。他说,安顿自己更要紧的是,在欲望达不到的时候,你必须知道:人不可能所有欲望都达到,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都有做不到的梦。你要理解:抓不到的云,让它飘走吧。


参加节目的许倬云 图源:视频截图

2024年,他以92岁高龄出版《读史说世》,其中写道:“我们终将归于沉寂,重要的是在沉寂之前,我们是否诚实地看过世界。”

他看过了,也说过了。

在匹兹堡家许倬云的家中——客厅里挂着辛弃疾的诗《朝中措》,他说自己尤其爱那句 “一天星斗文章”,“因为开阔者自有开阔者的行处。”

如今,这位旁观者离开了奔流的历史河岸。

他似乎不曾离开,只是讲完最后一节课,掩卷离去,成为漫天星斗中的一颗。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特朗普驳斥“美军打击伊朗计划已获批准”报道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930 06-20

媒体人:广州男篮求购陈国豪,向北控开出“最大诚意”报价

懂球帝 浏览 1042 07-23

特朗普第二次警告以色列:现在袭击伊朗不合适

上观新闻 浏览 1973 05-30

破价返场|| 大家每天来问的冰白面膜、豆腐霜pro,终于补货了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浏览 9072 06-06

“疯子”无招:再造新钉钉

中国企业家杂志 浏览 10 08-30

热搜第一!黄晓明再迎坏消息

探源历史 浏览 8307 08-03

猫狗双全且绿植环绕的好日子是谁在过?

时尚COSMO 浏览 8533 07-02

欧洲ExoMars火星任务巨型降落伞完成高空坠落测试

IT之家 浏览 8273 07-23

巴航工业就关税警告美国:买每架飞机成本增900万美元

环球时报国际 浏览 9292 07-23

董事长向市长行贿细节:送滇池边别墅 大学门口送200万

红星新闻 浏览 6515 08-16

接近半数球队广东&辽宁&新疆&北京&山东等8队本次选秀未选人

直播吧 浏览 9675 07-26

匈牙利总理:特朗普将冯德莱恩“当作早餐吃掉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 3263 07-29

影像的妖艳迷宫,大卫林奇伟大经典一次看爽

幕味儿 浏览 14 09-01

携程、同程、抖音、美团、飞猪被约谈

华尔街见闻官方 浏览 9758 08-06

有车企宣布:全额补贴豪车税!保时捷遭抢购,“店员已忙疯”

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6448 07-21

韩国前第一夫人金建希、前国务总理韩德洙将同天被诉

政知新媒体 浏览 17 08-30

GPT-5首次会推理,OpenAI联创曝AGI秘诀!超临界学习吞噬算力,2045金钱无用?

新智元 浏览 8382 08-18

若顶薪搞定赵继伟&姜宇星 辽宁男篮将用完3个顶薪名额

直播吧 浏览 5769 08-20

山东新晋城商行“一哥”业绩亮眼,能否对冲股东减持压力?

达摩财经 浏览 3811 07-30

直播吧:刘晓宇进入助教角色协助哈里斯 计划下月自己恢复训练

直播吧 浏览 8909 08-03

败给山姆后,盒马瞄准了沃尔玛

金角财经 浏览 8217 08-07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0179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