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晖
10月16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携手并肩,扬起合作之帆,汇聚创新之力,驶向更加辽阔的星辰大海。”
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拉开帷幕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说,“欢迎大家与福建共同谱写海洋开发利用崭新篇章,共同创造蓝色经济繁荣未来。”
周祖翼讲话
此前,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已在福州成功举办两届——时间分别是在2023年10月12日、2024年11月15日,这一盛会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航海装备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平台。
为何要如此关注航海装备?
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约95%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中央对海洋强国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作为联通世界、驶向深蓝的重要工具,航海装备是促进国际贸易、密切人员往来的关键支撑,也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近些年来,中国航海装备产业快速发展,设计建造能力和装备质量性能跻身世界前列。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继续稳步增长,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本次大会上亮相的全球最大8.5万吨级新型多用途船、全国最大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等装备,正是我国航海装备实力不断提升的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三届大会均落地福州并非偶然。
福建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也是中国近代海洋装备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近期,《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文章提到,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部署,在全国率先吹响了“向海进军”的号角。
此次大会的举办地是福州海峡会展中心,与之隔江相望之处,就是中国船政的发祥地——1866年,福建船政创设于此,当时是远东最大的造船厂之一,拉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发展的序幕。
图为大会嘉宾参访
在大会现场,周祖翼说,福建将锚定“海上福建”建设目标,扎实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福建建设注入更为强劲的“蓝色动能”。他还提到,要以创新驱动持续激发海洋经济发展动能、以产业升级持续夯实海洋经济发展根基、以开放合作持续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本届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福建省共对接签约项目172项、总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集中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991.5亿元,包括海上福州“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五洋新建大型LNG运输加注船等,海洋新兴产业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实力雄厚、项目投资预期较好。
还有一个细节。
2023年和2024年的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主题都是“承载人类梦想、驶向星辰大海”,今年以“福海扬帆 绿动领航”为年度主题,旨在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共筑航海装备可持续发展生态。这一变化,呼应了全球航运业正面临的“减排大考”。
航运承担了全球超过80%的贸易量,也因此成为“碳排放大户”。有数据显示,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3%。今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宣布,强制实施IMO净零排放框架,核心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这意味着,高能耗与高排放的船舶未来有可能寸步难行。
面对这场绿色转型大考,合作是答案。在大会现场,朱永新说,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携手并肩,扬起合作之帆,汇聚创新之力,驶向更加辽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