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9月24日,太平洋汽车从工信部官网获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制修订,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工信部此举旨在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新安全需求,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筑牢汽车安全底线,吉利作为车企联合牵头单位开展了相关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
根据《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该标准制定核心目的是引导企业规范车门内外把手产品设计,提升门把手安全性能,全面提升车辆安全水平。
针对车门外把手,征求意见稿明确,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当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且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同时,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该空间不小于60mm×20mm×25mm。征求意见稿特别说明,文件针对车门外把手的事故后功能、布置位置及手部操作空间新增相关要求,以提升救援便利性,这也意味着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被明确禁止。
半隐藏式门把手
全隐藏式门把手
关于车门内把手,征求意见稿提出,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且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该把手释放门锁并开启车门;若装备电动式车门内把手,需同时配备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作为机械应急车门内把手。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市场上该类产品工作原理、形式呈多样化趋势,应用中暴露出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问题,存在潜在逃生、救援风险。
此次制定的标准将安全性、可靠性置于首位,可切实解决消费者关注的用车痛点,提升用车安全性,规范行业健康发展。早在今年上海车展,吉利便已宣布向全行业共享6大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核心专利集。公开信息显示,吉利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专利公开量达1562件,位列中国车企第一;截至今年9月初,吉利主导参与安全领域的各项标准已达119项。(文:太平洋汽车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