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南京照相馆》大爆之后,他也该火了

独立鱼2025-08-02 00:00:029227人阅读

《》火了。

口碑和票房都一骑绝尘。

从最初预测的13亿票房,一路涨到32亿,37亿,直到最新的42亿。


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深重的历史记忆唤起的民族情结外,也是因为它选了一特殊的切入点——

作为抵抗武器和历史罪证的照片。


实际上,很多人有所不知,38年前就有部拍过一样的故事

也就是《南京照相馆》最后鸣谢的一部电影。

它是中国最早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电影

参与主演。

作为这一题材的先驱,拍摄过程一波三折。

经历过删减、立项困难,后来能上映相当不易。

所幸在当时也称得上票房大爆。

只是随着越来越多同题材电影问世,逐渐被遗忘


今天,不妨借此机会,鱼叔跟大家一起来重温这部电影——

《》



屠城血证》及其曲折幕后

作为我国首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剧情片。

此片从立项到上映都相当不易。

导演罗冠群,当时已是八一电影的资深导演。

他1958年即到南京工作,却长期对南京大屠杀缺乏了解。

直到1980年代初,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引发国际关注,他才通过报纸首次系统知晓这段历史。

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深受震撼,当即向制片厂提出拍摄计划,决心还原暴行真相。


时值中日关系蜜月期,他多次被有关部门警告「片子可能无法放映」「不要拍得太血腥」。

他却还是坚持要拍出来。

未获立项批准时,就已经开始搜集史料。

甚至为还原真相、警醒世人,执意要还原砍头、活埋、活烧等极端暴力血腥的历史现场。

同年武打片肠子流出来都没有剪,为何我们不行?



当然,怎么拍仍是个难题。

国内对该事件的影视化呈现几乎空白

之前的抗战老电影,大多还困在神勇八路救村民、机智小孩打鬼子等戏剧化的套路里。

导演只能摸索着前进。

既想要拍出历史的黑暗面,也在有意识地避免脸谱化的形象塑造。

所以他精心设计了陈道明饰演的日军中尉的角色,使其既有军国主义的兽性,又因与恋人重逢显露人性挣扎。


拍摄过程中也没少走冤枉路。

像日军服装一开始以好莱坞电影《太阳帝国》(1941年背景)为参考做成翻领,后来得知1937年日军领子应为直领,狠心报废了所有已拍镜头

因进口胶片片比限制为1:3,可以说损失巨大。


三联生活周刊

却也因为导演的求真求实精神,这部电影在38年后再看,依然能触动人心,不觉得过时

影片取材于和《南京照相馆》一样的史料,也就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的16张日军暴行照片

这些照片由照相馆学徒罗瑾在1937年偷印。

后由爱国青年吴旋冒险保存,成为1946年审判战犯的关键证据。



不过,不同于《南京照相馆》聚焦于照相馆的故事。

这部电影采用多线视角的散点叙事。

以一位医生的经历的轴心,医生、照相馆老板还有日军军官三条视角并行展开故事,撑起一幅全景式史诗。

医生从一开始抱着侥幸心理,以为他作为医生可以获得某种特权,有能力庇护同胞,还劝同胞丢掉武器。

到后来亲眼目睹日军暴行后,彻底心灰意冷,奋起反击。


照相馆老板从为求生存帮日军洗照片;

到后来选择破釜沉舟,不惜舍弃生命,也要把作为罪证的照片送出去。


日军军官被赋予短暂的人性挣扎,最后却在军国主义的规训中彻底兽化。

不同身份角色的故事,共同构成「屠城血证」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意外记录了真实的亲历者。

在伤兵医院拍摄时,两位老年群众演员突然哭泣。

后来才得知她们竟是当年的幸存者。

一位丈夫被杀害,另一位兄弟被捅7刀。


可惜的是,电影最后还是遭到大范围删减

血腥、暴力镜头都被剪。

据说最后有一段,是陈道明饰演的日军军官赤裸着抱着恋人尸体死去的隐喻镜头。

如今也无缘观众。


不过好在,这部电影当年就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获得不少电影奖项,包括1991年东京世界和平电影节故事奖

而且发行远超预期。

全国卖出280个拷贝,首映当月南京观影达140万人次,江苏启动县人口仅3万但观影达5万人次。



比《南京照相馆》更残酷的一面

固然,从今天的视角回看,这部电影在艺术上存在很多不足。

像是群像式结构下,故事比较松散。

相比后来的《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那种以小人物命运承载时代悲剧的处理,情感代入不足。

八十年代典型的戏剧腔,以及外国人全部由中国演员表演、说着中文的表演,今天看也比较出戏。

还有受限于当时的拍摄条件,美术布景与服化道的粗糙就更不必说了。


不过,鱼叔在看过《南京照相馆》后重看这部电影,反而觉得,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屠城血证》拍出了历史更残酷的一面

并不是说《南京照相馆》拍得不好,只是说两者拍出了不同的真实尺度。

《南京照相馆》讲受难小人物如何拼死一搏,用照片作为抵抗的武器。

《屠城血证》呈现的是,30万牺牲者中,大多数人可能连证明自己存在一次的机会都没有

相比前者将那段历史中几个原型的故事打磨得如此完整、精巧,《屠城血证》中的急促、粗粝和残破感,似乎更接近某种广义上的历史真相


与后来很多电影习惯于设置出彩的英雄群像不同,这部电影中几乎没有完整的角色弧光。

片中太多角色,像学生、护士、战士、难民,只是在镜头中短暂停留一两分钟便迅速牺牲。

没有长篇对白、没有悲剧铺垫、没有高光时刻。

甚至没有留下名字

这或许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但却无形中还原了当时的受难现场。


电影的叙事也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

观众难以跟随某个角色完成命运起伏,更像是在看目不暇接的新闻拼接镜头。

从电影角度看或许是被诟病的,但放在今天却反而构成一种稀有的表达。

一个民族如何承受无名之死,一个城市如何在屠刀下失语,而镜头永远无法还原历史全貌,只能尽力保留那段试图被抹去的疼痛。


毕竟,电影只能聚焦于一丝光,真实的历史往往更阴冷无底。

关于南京大屠杀罪证的故事,很多新闻节目、纪录片中都揭示了电影未能呈现的残酷。

比如,作为另一历史罪证,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曾用一台家用摄影机在南京偷拍的4卷胶片。

画面里,后颈被军刀砍而未断的少年跪在血泊里;幼女遭轮奸后的撕裂伤被镜头近距离记录;池塘里浮尸密集到看不见水面……

1990年,最后一盘拷贝被发现时,画面之残酷令修复人员当场落泪。


还有罗瑾保留相册罪证的惊心动魄。

真实历史中,罗瑾把相册藏进毗卢寺厕所墙洞后,相册一度「不翼而飞」。

实际上是另一名学员吴旋深夜转移,再埋入自家灶膛。

抗战胜利后,吴旋在灶膛余烬里重新挖出时,封面已被烤焦,16张照片中有3张因高温粘连损毁,仅余13张清晰影像。

这段「差点被自家灶台焚毁」的细节,在电影里被简化为一次有惊无险的转移。

而更多采访节目中,会发现当事人长年胆战心惊、惶惑不安的创伤记忆。


还有《南京照相馆》中被几句台词简单带过的石砖,背后是大规模、系统性的洗劫。

日军宪兵队曾将南京公私藏品编号、拍照、制表,玉器、字画、青铜器分箱贴签,准备整船运回日本。

对无法搬运的碑刻、牌坊,则当场砸毁并拍照留档,作为「摧毁中华文明」的战功。


大量影像、口供与档案共同构成了一部「比电影更黑暗的底片」。

没有配乐,没有戏剧化转折,只有加害者冷静记录的暴行、幸存者终身不愈的噩梦,以及证据数次濒临灭绝的惊险。

真正完整的历史画面,估计任何银幕都无法承受其重量



电影拼起的血泪史

当然,这并不是说电影的徒劳无力。

恰恰反而说明了,我们需要更多的电影,从不同视角和角度去讲述,才能拼凑出更清晰、完整的历史真相。

从《屠城血证》中的照相馆雏形,到今天让我们进一步看清真实的《南京照相馆》。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不少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

带我们一次次进入历史现场。


电影《黑太阳731》《黑太阳:南京大屠杀》以极端写实与血腥的镜头,正面呈现日军酷刑。


《南京1937以中日混血家庭在屠城中的离散为切口,展现血缘与民族认同的撕裂。


《五月八月》全程蹲拍两名小女孩的视角,用童真的碎裂折射大屠杀对儿童世界的毁灭。


《栖霞寺1937聚焦栖霞寺僧众庇护2.4万难民的真实事件,呈现宗教场所里的精神抵抗。


《南京!南京!》前半段中国士兵视角,后半段切换日军的加害者凝视,以黑白影像探讨人性残片。


《拉贝日记》借德国商人拉贝的日记,记录南京安全区25万平民的孤岛求生。


《金陵十三钗》讲封闭教堂内13名风尘女子顶替女学生赴死,以身份反转拷问「谁有权活下去」。


数部大作覆盖多个视角,让残缺的历史变成鲜活的故事

但,这或许还远远不够。

大量史料也可见,仍有太多空白值得更多电影创作者去填补。

比如,东京审判中的证据攻防战;


幸存者的战后余生;


亲历日军的谎言与忏悔,记忆博弈下的人性叙事……


历史不是一笔写就的真相,是一代接一代不断显影的过程。

所以鱼叔也期待未来仍有更多电影,为我们呈现照片背后每一个瞬间消失的面孔、破碎的家庭,一段文化的断裂、一个民族的挣扎

只有这样让无数个视角共同汇聚,我们才能把那些被隐藏的「血照」一张张洗出。

让过往在更广泛的记忆中真实显现,抵抗遗忘与痛楚。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后点个「赞」和「推荐」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姜文交往4个女友,却无一人说他坏话?

陈意小可爱 浏览 3007 08-13

萝卜快跑,“出海”新动作!

中国基金报 浏览 1032 08-05

赖清德大罢免投票中被"剃光头" 学者揭其失败主因

海峡导报社 浏览 6095 07-28

“战兰”反击!重提大s失踪珠宝

素衣读史 浏览 9053 07-10

上半年重庆电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逾五成

环球网资讯 浏览 2934 07-18

票房破35亿!姜文、大鹏新片厮杀,一个更大问题,正在电影圈发生

肥罗大电影 浏览 7839 07-19

98分07秒绝杀,米特里策打入浙江队2012年以来中超最晚制胜球

懂球帝 浏览 6575 07-28

母子俩联手干出一个IPO!今年0营收,去年也才26万

财通社 浏览 6596 08-19

66岁丁勇岱传出新消息,金星早已猜对他的结局

清游说娱 浏览 4728 08-15

佛商释永信,商业版图有多大?

网易财经 浏览 4118 07-29

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扎根娃哈哈体系 宗继昌身兼数职

中国商报 浏览 9958 07-15

苏亚雷斯谈哲凯赖什:他很优秀,但是还得沉淀一下

懂球帝 浏览 12 09-01

超70名小米SU7 Ultra车主主张“退一赔三”

红星新闻 浏览 9248 05-18

ChatGPT周活用户将飙破7亿,日处理30亿条消息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2706 08-05

法律人士谈发蛤蟆汤照片收45万罚单:不构成广告行为

新京报 浏览 417 07-15

昔日"水果贵族"价格大跳水 从300元一斤跌至9.9元3斤

极目新闻 浏览 16 08-25

奥尔特曼警告:把ChatGPT当作心理治疗师并不安全

IT之家 浏览 5050 07-26

中国父子在德国冰雪融水湖溺亡 4岁女儿目睹悲剧发生

潇湘晨报 浏览 8613 07-16

如果你过了50岁,千万别穿“超短裙”,这样穿搭才高级和显瘦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2219 06-17

被戏称“半价理想”的零跑,怎么就成了新势力月销第一?

差评XPIN 浏览 15 08-24

辛纳被选为巡回赛最聪明球员,克耶高斯再毒舌:真的是离谱

网球之家 浏览 4464 07-28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017958号-3